柏林愛樂廳(德語:Berliner Philharmonie)是一座位於德國柏林的音樂廳,列名世界百大廳院之一,亦是柏林愛樂樂團的主要表演場地。愛樂廳因其音響效果和建築結構而著名,內部又可分為席位共 2,440 席的大廳(Großer Saal),以及席位1,180席的室內樂廳(Kammermusiksaal)。
設計者漢斯·夏隆 Hans Scharoun 如此闡述自己的觀念與構想:「將樂團與指揮擺在中央,為的是消除過去臺上與臺下的分隔形態。樂團與聆賞者團團聚在一起,使人、音樂, 與空間建立一個新的關係基礎。」
舞臺位於大音樂廳的最底部,觀眾席則按梯田式的分佈落於四周,形成所謂的「葡萄園式」。此外天花板也並非平面,而是拔尖的,有如帳篷一般的設計。廳室的設計意在使音響從中央深處擴散,向四面八方傳達至聽眾。在理論上,這樣的席位分佈(與傳統的鞋盒式音樂廳,例如維也納金色大廳)相比,在各位置之間的聽覺感受更能趨向一致。
又廳內懸吊由君特·希曼克(Günter Symmank)設計的的球形吊燈,每盞燈都包含72個五角形的多胺形葉,旨在投射出勘比自然光的光芒,對各角落觀眾的視覺刺激也因此而降到最低程度.
做為一個現代的演出場地,愛樂廳在硬體方面的設想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包括票房、衣帽間、樂團練習室、辦公室、團員休息室、樂器儲藏室、廣播與唱片錄音室、音樂圖書館等一應具全。大廳右側亦設有管風琴,由徐克(Schuke)公司製造。
在舞臺方面,運用了複雜的機械設計,例如指揮位置前方的升降機可以同時運送二架演奏型鋼琴,整個舞台廣達330平方米的空間,足以製作勛伯格《古雷之歌》(Gurrelieder)這樣的超大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