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兒童合唱團

➡️ 關閉本頁

2011年,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音樂學院在香港成立,是合唱團五百年來首個海外總部,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Wiener Sängerknaben,簡稱 WSK, 是由一群身穿藍色水手服的男孩所組成的,這項特殊的打扮也成為了他們的標記。他們以優雅而又輕盈無比的童聲女高音與童聲女中音,演唱著各式各樣的聖歌、圓舞曲、藝術歌曲、民謠與彌撒曲目。他們平日居住在奧地利的奧嘉登宮 Augarten Palast,暑假時則到奧國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地的克恩頓 Carinthia, 河畔與後布呂爾 Hinterbruhl 避暑,在這裡,他們也有自己的私人別墅供度假之用。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成立於1498年,著名音樂家海頓曾經是團員。海頓所居住的村莊中每逢節日都有樂隊慣例的遊行。有一次,負責打鼓的樂師因生病而無法參與遊行,只好請年幼的海頓來幫忙;興奮的海頓不負眾望的表現十分出色。有一次,海頓父親一位擔任「維也納史德分教堂合唱團」指揮的親戚來到了海頓家中,對海頓的音樂才華感到訝異,就央求海頓的父親把海頓送進合唱團。維也納史德分教堂合唱團是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的前身。當然,維也納少年合唱團不只培養出海頓一人而已,五百年的歷史中也出現了其它優秀音樂家,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合唱團能像維也納少年合唱團一樣將音樂教育實行得如此徹底。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打從創團以來,演出範圍原本都僅僅限制在維也納的教堂中,演唱的曲目也只有宗教歌曲,許許多多的愛樂者都無福親耳聽到。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們開始在祖國所在地歐洲,甚至遠至美國等地方演唱,受到大眾的歡迎。而他們如何的受觀眾喜愛,可以藉由一些比較傑出的獨唱歌手,居然一躍而成為電視明星中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合唱團轉型而成為了算是“非營利性的半個國家機構”,舉團遷移至奧嘉頓宮殿(建造於16世紀),從此開始了一連串堪稱專業的訓練,和聲以及音樂演唱的技巧有著顯著的進步。由於世界各地的演出邀約不斷,維也納少年合唱團便把百位團員分成了 4 大團:莫札特、布魯克納、舒伯特及海頓,以應付忙碌的生活,並在世界各地輪流演出,使足跡得以遍佈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