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哭泣的第三樂章
June 16, 2018
俄國作曲家 Shostakovich (中文譯蕭士塔維斯基) 生在末代沙皇時代, 一輩子都在共產蘇維埃政權底下過日子, 早期知遇於紅軍參謀長, 創作生涯尚稱順利, 但隨著參謀長失勢, 蘇維埃文化機器開始迫害蕭氏, 史達林𦲷臨觀賞他所寫的”馬克白”歌劇, 反應甚為不悦, 該劇被打為”如泥巴的作品”, 剛好在此時寫好的第四交響曲, 也被迫放棄出版, 算是對共產政權的自白, 此時史達林迫害異己進入高峯, 很多䔥氏好友忽然消失, 驚駭之餘, 蕭氏沉寂一段時間未再發表新作.
1937 年他發表D小調第五交響曲, 在列寧格勒 (現稱聖彼得堡)首演, 竟然獲官方贊賞有加, 開始減少對他的攻擊, 據說第三樂章 Largo 行板演出的時候, 全場聽眾默默流涙, 在場共產官員見狀甚為感動, 認為蕭氏抓住蘇俄人心; 其實第三樂章隱含東正教安魂曲 (Orthodox Requiem), 是安葬親友熟悉的音樂, 很多人的朋友家人被史達林逮捕送去西伯利亞, 聞樂不禁悲從中來, 共產官員其實也知道原因, 但因群眾甚喜該曲, 也就不予追究, 順勢推舟, 蕭氏乃得復出.
此處分享 Semyon Bychkov 指揮柏林愛樂的版本.
回響
Also in 2018 Music Journal 聆樂筆記
December 16, 2018
有一首聖誕詩歌 Mary’s Boy Child 裏這樣說: That, Man will live forever more because of Christmas Day, 似乎言重了, 郤值得你我深思!
願 聖誕節的平安臨到您!
繼續閱讀
December 09, 2018
沒有雪的加州, 有風, 有雨, 有落葉, 這耶穌誕生的季節, 在兩千多年後, 仍然如詩, 仍然如畫, 同樣的故事, 仍然在傳唱, what a magic…
繼續閱讀
November 24, 2018
由於第一場音樂會是在倫敦的 Church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舉行,因此就以該教堂的名字為名,很多樂迷誤以為該團是教會的專屬樂團,造訪倫敦的時候,還特別跑去該教堂參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