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尾針的大提琴家

June 15, 2020

尾針 End Pin 是大提琴底部的一支細棍子, 通常用鋁料或碳纖維製做, 有些尾針可以伸縮, 尾針將大提琴擱置在地板上, 使提琴固定在演奏者適合的高度, 同時避免提琴滑動, 由於尾針嵌入琴的底部, 會影響提琴的出聲, 諸多大提琴家對尾針非常講究, 要求尾針製造商以科學證明尾針的 “中立” 品質, 就是尾針完全不影響出聲, 同一把琴裝和未裝尾針的出聲音頻必須相同, 有些先進的製造廠以航空科技創出所謂”孤立懸掛”式尾針, 的確做到尾針中立的要求, 有些演奏家則接受尾針影響出聲的”事實”, 轉而要求尾針製造廠將裝了尾針後的聲音”固定”, 也就是每一次出聲的音頻皆相同, 不要有變化, 即使如此, 這樣的尾針也是要花費高成本去製造. 科技尚未發達的十八, 十九世紀, 有些大提琴家乾脆不用尾針, 他們訓練自己以沒有尾針的大提琴演奏.

捷克出生的大提琴家 David Popper (June 16, 1843 – August 7, 1913) 就是這麼一位大提琴家, 他一生帶著他沒有尾針的大提琴, 四處找機會表演, 布拉格音樂學院畢業之後, 先替一位王子任宮廷樂師, 王子去世後, 他也失業了, 接著在維也納皇家歌劇院找到事, 並自組四重樂團, 他的演出獲李斯特賞識, 經常邀其聚會演出, 他娶了李斯特的入門女弟子為妻, 兩人聯手巡迴歐洲演出, 享有盛名, 可惜姻緣中輟, 李斯特轉介紹 Popper 到布達佩斯音樂學院任教, Popper 最終歿於維也納近郊的 Baden 小城.

Popper 寫過不少大提琴曲, 這裏分享兩首, 屬輕柔慢板型式, 不知是否與大提琴不用尾針有關, 由德國大提琴家 Maria Kliegel 演出, 第一首是 Once in a Fairer Day 在一個天氣稍好的日子, 第二首是搖籃曲風的第 64 號作品 Lullaby Op. 64.


回響


Also in 2020 Music Journal 聆樂筆記

明星球員

December 25, 2020

比賽那一天, 明星球員全副打球裝扮, 上了司令台, 站到校長旁邊, 校長拿起麥克風, 宣布他的考題, 全校都知道有這麼一件事, 大家摒息靜聽, 校長的問題是: 二加二等於多少, 簡單不過, 明星球員毫不猶豫, 回答”四!”, 透過麥克風, 他的答案在球場上迴盪, 校長於是放他下去打球, 他以為這事就這麼解決了, 沒想到整個球場上大家猛吼: “Give him another chance! 再給他一次機會!”.

校長當場崩潰, 為了這個大學的學生的低水準痛心不已.

繼續閱讀

釘釘計較

December 18, 2020

2006年該廳決定更換地板, 為了確保聲效不受影響, 管理當局除了要求用原來的材料之外, 更要求鐵釘的種類要控管, 必須和原來的鐵釘相同, 另外打釘的地方也不得變動, 這些要求使得工程多花好幾倍的人工費, 拉慢施工速度, 一再檢查, 才圓滿完成, 所謂釘釘計較.

繼續閱讀

不三不四的時光

December 11, 2020

腓儸不三不四的時光, 開始有些受不了跟他交往了一年多的女朋友, 很想甩開, 但又有些捨不得, 這個時候他成天在宿舍放 Tom Jones 的唱片, 一直聽 I'll Never Fall in Love Again 這首歌, 我們大家被他感染, 逐漸喜歡 Tom Jones 那種低沉的歌聲, 他唱的另外一首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更是令人心動, 裏面有一句 Down the road I look and there runs Mary, Hair of gold and lips like cherries 所敍述的情境, 令我們這些大學生嚮往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