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2, 2020
Fauré 的音樂甚有味道, 聽他的鋼琴曲彷彿看到快速跳躍的雙手, 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裏分享 Barcarolle for piano No. 3 in G flat major, Op. 42, 有些爵士的”滑走”味道, 卻仍不離古典的架構和節制, 銜接年代的樂風, 明顯不過.
繼續閱讀
June 15, 2020
尾針 End Pin 是大提琴底部的一支細棍子, 通常用鋁料或碳纖維製做, 有些尾針可以伸縮, 尾針將大提琴擱置在地板上, 使提琴固定在演奏者適合的高度, 同時避免提琴滑動, 由於尾針嵌入琴的底部, 會影響提琴的出聲, 諸多大提琴家對尾針非常講究,
繼續閱讀
June 08, 2020
"unashamedly melodic and heart-warmingly nostalgic, capturing the emotions stirred by visual imagery”, 英國樂評雜誌如此評論 61 歲的英國作曲家 Adrian Munsey 的作品, 我將之譯成 "毫無保留地追求優美的旋律及窩心的懷舊情緖, 抓住了具象表達的深厚感情”, 不知道是否達意...
繼續閱讀
May 31, 2020
1 Comment
愛沙尼亞作曲家阿默培特 Arvo Pärt, 有個外號叫削馬鈴薯的作曲家, 他每每一邊削馬鈴薯, 一邊作曲, 曲子寫完, 也替太太削了一堆馬鈴薯.
繼續閱讀
May 24, 2020
1 Comment
義大利的 Ennio Morricone 今年八十五歳, 是世所知名的電影配樂和古典音樂作曲家, 他的音樂得過無數的獎項, 五次被提名奧斯卡最佳配樂, 卻從未得獎, 但他多產的電影音樂在影界甚有影響, 2007 奧斯卡終於頒他一座最高成就獎 Academy Honorary Award.
繼續閱讀
May 17, 2020
1 Comment
父親從年輕時就彈古典吉他, 給愛麗絲是他常彈的曲子, 這首曲子並不十分難, 在家裏聽多了, 沒有人會刻意停下手中的工作, 去專心聽; 有一天, 他忽然坐到鋼琴椅上, 掀開琴蓋, 開始叮叮咚咚地練習彈給愛麗絲這首曲子, 由於是練習, 我們也仍然是不予注意, 他就這樣, 每天下班後就練習, 逐漸逐漸竟然成曲, 有一些模樣了.
繼續閱讀
May 11, 2020
1 Comment
古今中外許多指揮家,醉心馬勒的交響曲,因為他的作品所需管絃樂團編制大、演出聲效細緻過癮,馬勒的音樂意涵深遠,指揮者除了能在音樂表象上放手構築及雕琢外,更能夠自闢蹊徑, 進入原創心靈的世界探索, 各家詮釋, 往往大異其趣,百花齊放, 給樂迷毫無侷限的欣賞樂趣。
繼續閱讀
April 26, 2020
1 Comment
疫情來襲, 克魯斯行業受創甚重, 雖然如此, 各克魯斯公司仍在暫停營業的狀況下和客人保持連絡, 我最喜歡的維京克魯斯開啟一個維京視頻節目, 週一到週五請大家收看現場直播的節目, 有談歴史的, 有參觀博物館的, 有收聽音樂的, 有討論品酒的, 節目很豐富, 其中收聽音樂不但是現場直播, 音樂更是新鮮寫作的.
繼續閱讀
April 24, 2020
El Cid 這部電影, 由 Charles Heston 和 Sophia Loren 主演, 氣勢之大直追賓漢, 在影史上郤罩於賓漢的陰影裏, 賓漢得了十一項奧斯卡獎, El Cid 只提名三個獎項含最佳配樂, 皆未得獎, 配樂仍由賓漢的作曲家 Miklós Rózsa 執行.
繼續閱讀
April 17, 2020
來: 這個字是最能衝擊人心的, 耶穌説你來, 信我的人就得永生, 來拆開來是一個十字, 左右各一人, 中間一個人, 在各各他骷髏地, 耶穌釘十字架, 左右各有一個強盜, 也釘了十字架上, 其中有一個強盜嘲諷耶穌, 另外一個卻請耶穌在祂的國度裏紀念他: 十 加人 加人 加人... 成了一個來字, 信息卻是要你起身追隨耶穌, 耶穌說來吧! 你說: 我來了!
繼續閱讀
April 03, 2020
春天是談情說愛的時刻, 古今中外皆然, 這裏說兩則寓言, 同時分享 Frank Sinatra 所唱: I fall in love too easily 及 None but Lonely Heart (改編自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曲)
繼續閱讀
March 28, 2020
1 Comment
先是 Margaret Lee 寫了不再獨行的五言詩, Marlene Chen 於是號召樂詩畝的朋友們來共襄盛舉, 風起雲湧, 各方響應, 各類文章就在網上聚輯, Marlene 把收到的”作品"收在一起, 做了一張表, 供大家閱讀, 要擺在聆樂筆記就必須有音樂, 就配上紐西蘭女高音唱 Kiri Te Kanawa 唱的 You’ll Never Walk Alone 你不再獨行, 是一首聖詩, 齊來分享.
繼續閱讀
March 21, 2020
軼是散失, 遺丟的意思, 例如我們說 “軼事”或”軼聞”, 意思是流失的傳聞故事, 通常這些傳聞故事都是從好的一面來說, 例如說某某人的好事情, 或某件令人心儀的事情; 同樣的說法, 如果我們稱某一作品是”軼作”, 就是認為該作品是散失了的好作品 , 通常 “軼作” 在做成後, 不受原作者的重視, 是稍後他人發掘出來, 珍惜宣揚, 始得成名.
繼續閱讀
March 14, 2020
Alma Elizabeth Deutscher 今年15歲, 是一位英國神童作曲家、鋼琴家和小提琴家。她在六歲時創作了第一首鋼琴奏鳴曲,七歲時創作短劇 The Sweeper of Dreams;九歲時創作了一首小提琴以及管弦樂隊協奏曲;十歲時創作她的第一首標準長度歌劇Cinderella,在2016年於 祖賓·梅塔 Zubin Mehta 指揮下在維也納歐洲首場演出,一年後於加州 San Jose 歌劇院進行美國首演。2019年,她在卡內基大廳首次亮相.
繼續閱讀
March 07, 2020
李先生去逝後, 我聽到消息, 瞪著書架上這本 “中國交響世紀”好半天, 回想李先生那瘦弱的體態, 和與他體態不相稱的熱烈的眼神, 我於是將書從架上拿下來, 翻過書皮, 扉頁寫著一行字: “民謠與名曲的音樂素描”, 這個副題的確將這一套CD組的真實內涵說了清楚, “中國交響世紀”這個誇大的書名, 也許是想多賣幾套所想出的點子.
繼續閱讀
February 29, 2020
我雖聽爵士音樂, 但並不是照單全收, 通常也只聽所謂的 Mellow Jazz 軟調爵士, 聽這些音樂的時候, Dave Brubeck 這位鋼琴家, 作曲家的音樂常會出現, 他的音樂軟而不懶, 不容易聽厭, 每次聽都有想放下手邊的工作, 躺坐到沙發的衝動,
繼續閱讀
February 22, 2020
Rutter 寫的合唱曲很有溪水潺潺的味道, 即使是用器樂演奏, 也是非常動聽, 所謂讚美詩是讚美上帝, 合唱或純器樂演奏, 型式不同, 旋律仍在, 同是讚美.
繼續閱讀
February 15, 2020
Niccolò Paganini ((27 October 1782 – 27 May 1840) 是所謂的神弓 The Magic Bow, 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 歷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為了挑戰自己的運弓能力, 帕格尼尼寫了不少技巧困難的曲子, 也發明了很多新的運弓技術,
繼續閱讀
February 08, 2020
Janacek 的作品因此之故, 常有與德弗札克類似的曲風, 他二十四歳發表 Idyll for Strings 詩畫絲弦一曲, 德弗札克也在場聆聽, 旁人評論說該曲太像德弗札克的作品, 德弗札克輕描淡寫地說, 兩人作曲都取材鄉野民謠, 類似之處無法避免, 愛才提攜後進之情溢於言表.
繼續閱讀
February 01, 2020
公爵於是請郭德堡做一首曲子, 專用來催眠, 郭氏技窮, 乃求救其老師巴哈先生, 巴哈就做了這個有一個主題, 卻有三十種變奏的組曲, 讓郭德堡交差, 重複與變化的曲式竟然令公爵酣然入睡, 郭德堡大喜過望, 乃支付巴哈四十個金幤.
繼續閱讀
January 25, 2020
古典音樂裏的鋼琴三重奏 Piano Trio 通常含鋼琴, 小提琴, 及大提琴各一, 作曲名家為這種演奏組合寫的作品不少, 大皆是奏鳴曲型式, 鋼琴, 小提琴, 大提琴輪流任主奏, 來來往往, 有些對話談天的味道, 此類曲式較易創作, 因此出版的作品也多.
繼續閱讀
January 18, 2020
德國 Oberammergau (在慕尼黑附近) 從 1634 年開始, 當地教會就每年演一次耶穌受難劇, 為逃過黑死病的祈禱還願, 演該劇的時候全城動員, 每一個市民不是演員, 就是舞台工作人員, 名聲傳出去之後, 先是歐洲, 後是美洲, 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湧來欣賞, 因為動員龎大, 興師動眾, 該城乃改成逢整十年才演一次, 1990, 2000, 2010, 下一回要 2020 才演, 每年演五個月, 到 2020, 就有三百八十六年的歷史.
繼續閱讀
January 11, 2020
也許是我自己的錯覺, 以為 Barenboim 仍被這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纒繞著, 電影裏的說法, 他對她算是仁至義盡, 但苛刻的英國人仍暗暗地有不能原諒的情緒, 倒底是誰心情沉重, 實在是沒個說法的.
繼續閱讀
January 04, 2020
托斯卡尼的古老城市,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老城街道,棋盤分佈,車輛稀少,只有行人,看似易穿易行, 卻是很容易迷路的,路卡 Lucca 古城也不例外,我拿著旅館的地圖,小心翼翼循圖尋找普契尼音樂會的教堂,旅館說只要五分鐘的路,我花了十多分鐘,仍摸不著頭緒,問了路旁店家三,四次,好不容易找到了教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