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09, 2023
摘自天下雜誌
今年7月,台積電跟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簽訂微型水力發電購售電合約,敲開台灣小水力發電的新局。恆水創電,這家不到10人的新創小公司,如何從一支網路影片起心動念,用一封信打動比利時公司合作,經過3年鍥而不捨,在宜蘭打造出第一座河川電廠?
什麼是微水力?水力發電的原理是將位能轉換為動能,例如南投的日月潭水庫、宜蘭的蘭陽水庫,都是同樣原理。水從高處往下流帶動水輪機,差別在水庫需要龐大水庫基礎建設,裝置容量高達1600MW(百萬瓦),並有上下池,電力充裕時將水抽到上池,需要電力時放水發電。因為還得消耗電力,抽蓄水力並不算再生能源。
相較之下,小水力或微水力,則是裝設在河川或溝渠裡,水流通過即發電。萬富圳的這個微型機組,裝置容量僅100KW(千瓦) ,日月潭電廠的裝置容量是它的16000倍。
這座位於安農溪中游的微型電廠,溪水流過排砂門後,會經過20米長的引水道,進入深3.8米的特製水缸中形成漩渦,帶動渦輪機葉片發出電力,再平緩地回到河道。這些水都是上游蘭陽水力發電廠發過電的尾水再利用。
換句話說,只要地球持續轉動,水流就能無限循環發電。
說來可能令人驚訝,對水力工程如數家珍的恆水創電執行長鄒飛逯,其實並不是理工男,而是政大廣電系畢業的文組生,會一頭栽進水力發電,說起來還是跟兒子有關。
2018年,一支網路影片讓他大開眼界。這是比利時微水力公司 Turbulent 在智利的微水力發電機組,不僅完美融合進自然環境、持續提供穩定電力,對環境衝擊最低,也不需要多餘動力來運轉。
這觸發了鄒飛逯的想像:2008年全家搬到宜蘭後,他每天在家門口遛小孩,看到安農溪也是每天在流,何不用來發電?
他查了上游蘭陽水力發電廠的流量,並積極寫信給發明此技術的比利時公司,2019年還請到創辦人 Geert Slachmuylders 到宜蘭場勘。Slachmuylders 的來頭不小,曾獲2016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入「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為了確認Turbulent技術的可用性,鄒飛逯甚至親自跑了峇里島看他們的 13KW 水力機組,見證水輪機的耐操、耐髒,就連椰子、死雞、甚至整根竹子丟進去,都能持續運轉。
親眼確認過後,鄒飛逯決定跟 Turbulent合作,取得原廠技術授權,並在台灣尋求廠商製造水輪發電機。
半路出家的他,可說從頭學起。他當時抱了一堆教科書猛啃,包括農田水利會公務員考試參考書,甚至還得上網找二手書,因為台灣已有幾十年沒蓋水力發電廠,很多工程規範都已絕版。
2019年,鄒飛逯與共同創辦人廖弘毅就送出安農溪微水力案場申請,但因為台灣過去沒有前例,花了3年才拿到施工許可。
去年底的國際智慧能源週展會上,台積電對恆水創電的技術表示出高度興趣。當時他們已確定手上有安農溪和台中后里灌溉溝渠的兩個微水力案場。台積電主管隔天就來信,邀請一個月後去做簡報。今年初台積電再度主動找來,給他們更多想法。
今年7月,恆水創電與台積電簽署了一份綠電採購的開口合約,將買下未來2年內他們發出的所有微水力綠電。這給恆水創電非常大的鼓舞。「忽然間大家發現小水力真的是可以做的,」鄒飛逯感慨地說。
現在,他們只要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底下有白色水花,就會繞過去看看有沒有機會做小水力發電。從「看不到能源」,到「處處是能源」的關鍵,在觀念的改變:從抵抗變成順勢。
鄒飛逯的理想,是要讓「消能」工程變成「創能」工程。每次消能都可發電,每個落差都是電廠。
「把水流的位能和動能蒐集起來,推動水輪機發電,是最直觀的發電方式,」兼任台電董事長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跟火力發電相比,能遍佈於於河川和溝渠內的小水力發電,可以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而非遙不可及。
恆水創電故事的重要啟示是:大自然充滿力量,如果將其視為威脅,徒然浪費能量。但如果好好利用,處處都是寶藏。
December 22, 2022
September 08, 2022
September 0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