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07, 2023
部首和筆劃應該是中文獨有的特色, 尤其是筆劃, 大概是學繁體中文最辛苦的部分, 也難怪中國共產黨要創造簡體中文, 說是為了農民讀書寫字方便, 農民這個詞用英文來說應該是 Farmer, 表示是種田的人, 但是在充滿政治意味的社會變遷時代, 卻是用 Peasant 這個字, 雖然同樣譯成中文都是農民, Peasant 卻是有貶抑的味道, 是封建社會的一個低下階級, 意指向封建貴族租用土地來耕種的佃農, 用共産黨的術語來說就是無產階級, 在封建社會貴族們的談話如果說某某人是 Peasant, 是說該人是沒有教養的人, 是 Peasant 出身, 俄國是 Peasant 制度最深化的社會, 這個階級的人的生活之悲慘, 使得文學家都稱其為農奴.
繁體字的繁就在於筆劃, 共產黨的革命就是要革去繁複的筆劃, 廠是 14 劃, 被革成 2 劃, 廣也是 14 劃, 被革成 3 劃, 奇怪的是我的謝姓, 卻沒有被革掉, 17 劃 只少了四劃, 也許在中國大陸, 簡化了的文字筆劃少了, 比較容易寫, 但創來給 Peasant 農民用的文字, 是不是也把中華文化農民化了.
我給三個孫女取中文名字, 刻意找簡繁都是相同的字, 老大是王欣安, 老二王怡安, 老三王明安, 他們的名字繁簡相同, 沒有農民化的顧慮, 老大今年七歲, 上中英雙語學校, 第一二年級只讀中文, 第三年級才開始英文教學, 王欣安顯然很注意學習, 有一天我給他講中國人用筆劃算命的故事, 她忽然間說她們王氏三姊妹的中文名字都是 18 劃, 我給他們取名的時候並沒有算筆畫, 我於是認真地比劃一番, 果然不錯, 王欣安, 王怡安, 王明安, 都是 18 劃, 這真是驚喜的發現.
更驚喜的是這是7歲的王欣安提出來的, 可見她學中文是有些天分的, 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