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01, 2025

古典文學研究學者、南開大學講席教授、在台灣有「大師的老師」之稱的葉嘉瑩(號迦陵)於 2024 年 11 月 24 日去世,享壽100歲。葉嘉瑩在 1950 年代曾於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與輔仁大學任教,培育許多台灣學子,而她同時也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
央視報導,南開大學證實葉嘉瑩教授的過世訊息。葉嘉瑩被譽為「大師的老師」,備受兩岸文人尊崇,知名作家白先勇、陳映真、席慕蓉、蔣勳等名家都是她的學生。
葉嘉瑩於1924年7月2日出生於北京一個書香之家,本姓葉赫那拉,為滿族,後成為加拿大籍華人。葉嘉瑩主要從事古典詩詞教學、研究和推廣工作,她是輔仁大學古典文學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學會唯一一位中國古典文學院士。
葉嘉瑩1941年至1945年就讀於輔仁大學國文系,受業於詩詞大師顧隨先生,專攻古典文學;1948年,葉嘉瑩與丈夫在南京結婚後,遷居台灣。但又遭遇白色恐怖,生下第一個女兒才四個月,丈夫就被懷疑「通共」而入獄。第二年在中學教書的她,連同不滿周歲的女兒,跟校長和幾位同事一道也被抓進監獄,出獄後寄居別人家中。
她於1960年代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1年當選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1979年,葉嘉瑩開始回中國大陸講學,先後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授課。
葉嘉瑩回到大陸後為所任教的南開大學累計捐出人民幣3,600萬元,設立了「迦陵基金」,用以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這些資金是他畢生積蓄,包括了她變賣天津和北京兩處房產所得,以及版稅和稿酬。
此前葉嘉瑩在大陸掀起熱潮,為2020年知名導演陳傳興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拍攝葉嘉瑩的生命片段,「葉嘉瑩先生的一生,就像是風中的蘆葦,而不是一棵大樹。她的弱德之美,是一種堅持,而不是一種徹底的屈服。就像風暴中的竹子與細草,風暴過去還是一樣活著。」陳傳興曾如此形容葉嘉瑩。
作家陳映真回憶:「她能在一整堂課中以珠璣般優美的語言,條理清晰地講解,使學生在高度審美的語言境界中,忘我地隨著葉教授在中國舊詩詞巍峨光輝的殿闕中,到處發現藝術和文學之美。」;白先勇也說,他是逃掉了其他的課程,擠進教室去聽葉嘉瑩先生的課。
杜甫寫過這麼兩句
香稻啄餘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胡適說他看不懂, 應該寫成
鸚鵡啄餘香稻粒 鳳凰棲老碧梧枝
他說這才是寫實寫景, 鸚鵡吃稻粒, 鳳凰棲老枝, 但杜甫故意寫得沒有章法, 顛倒濃縮, 他如果按胡適的寫法, 就太寫實, 太 Realistic, 沒有想像的空間, 胡適以為主角是鸚鵡和鳳凰, 他們當然是少見的奇禽, 是 Nobility, 是貴族, 但寫國破山河在的杜甫是憂心家國的人物, 怎麼會去歌頌奇禽貴物哪? 他把香稻和碧梧放在上面, 做為主詞, 在寫稻米的香美, 梧桐樹的碧綠, 是在描述開元盛世人民的富足, 有一種為家國慶幸的情懐; 這首七言律詩開了寫詩的新境界, 嘉惠後人, 李商隱是其中之一.
August 20, 2025
白話文寫文章像說話一樣, 寫的人的熟悉的"口氣"在文章裏都明顯呈現, 這是 Ann 在 2013 年寫的一篇文章, 如果您是 Ann 的家人或朋友, 相信您也會感覺到我們大家習慣的她的說話口氣.
August 20, 2025
梁實秋談待客,以茶分客人的等級,普通客人延入客廳奉茶,窩心貴客則引入內室奉好茶;謝府待客之道頗為類似,普通客人客廳喝開水,上好嬌客,則除內室奉好茶之外,並諄諄邀其謝府食蟹,以示親熱寵幸。
有緣讀到這篇文章, 您就是謝府上好嬌客, 下回您來舊金山,若是碰上螃蟹季節,先通知我一聲,我親自下廚, 請您吃謝府薑蔥大蟹,決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