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 Marriage 不可思議的婚配

October 18, 2025

82 歳祖父級的楊振寧和28歲孫女級的翁帆的姻緣不可思議

楊振寧 103 歲過世 - 北京時間 十月十八日 / 翁帆今年 50 歲 (摘自世界日報)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今因病在北京辭世,享嵩壽103歲。不僅在現代物理學發展貢獻卓著,學術地位與影響力跨越一世紀,同時與其夫人翁帆跨越54歲的婚姻故事也舉世矚目。本報曾多次訪問楊振寧,楊振寧也在其中的「相對論」專欄中暢談學術上的精進與退隱,對人生的謙沖與感恩,及將與翁帆忘年之愛視為「生命延長論」。

●不僅研究物理 楊振寧更深究「物理學家的風格」

楊振寧在1956年與李政道推翻「宇稱守恆律」,隔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並被《Physics Teacher》期刊列為歷史上最頂尖的18位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對自己年紀大了之後的研究定位,抱持坦然態度。他認為,年長者在科學「衝鋒陷陣」的本領,無法與年輕人相比,這與文學領域截然不同。

楊振寧近年來漸漸從最前沿的研究退下,轉而專注於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和科研美學,他將物理原理的結構美視為「造物者的詩篇」。楊振寧不僅研究物理,也研究「物理學家的風格」。

他觀察到兩位重要物理學家的鮮明對比,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Dirac)的研究風格是「秋水文章不染塵」的洗鍊,文字簡單直接,能以一個公式解決物理界三大難題,直達宇宙奧秘,令後人覺得無可再研究;而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Heisenberg)的風格則是錯綜複雜,其研究是在迷霧中摸索、靠猜測和試誤。

楊振寧對當代科學界也多有建言。他對美籍義大利科學家費米(Fermi)尤其心馳神往,認為費米是「兩隻腳實實站在地上」,是他認識的重要物理學家中,最有傳統「中國君子之風」的一位,與現代西方學界某些年輕人「侵略性和野心」的作風形成對比。

●趕上物理發展黃金期及兩段婚姻 楊振寧:非常幸運

學術環境方面,楊振寧觀察到中國的崛起是人類史上無前例的重大事件,但他認為中國更需要比爾蓋茲那樣能帶來經濟效益的企業家,而非僅是追求諾貝爾獎。對於台灣的學術發展,他則建議,大學必須維持傳統,並積極培養能帶領頂尖研究的大師人才和新人,否則「十年後若還是同一批人,研究一定就不行了」。同時,精通英文的翁帆,是他近年撰寫物理史和普及性文章時的得力助手,負責翻譯普及性的物理史和人物介紹。

回顧此生,楊振寧始終自認「非常幸運」。他提到,6歲前在安徽合肥,猶如身處十九世紀的狀態,直到隨父親遷至廈門,才「從十九世紀跨進廿世紀」,初次見到抽水馬桶和香蕉。22歲到美國,正好趕上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讓他感覺像「遍地黃金」,在生活上,他與元配杜致禮結婚五十多年,以及後來與翁帆的婚姻,都讓他感到「非常幸運」。

面對年事漸高與身體的變化,楊振寧當時也很坦然。他承認「耳朵有點問題」,需要配戴助聽器。翁帆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他的「耳朵」,會用略帶潮汕腔的普通話重複問題給他聽。兩人的互動充滿尋常夫妻的體貼與幽默:翁帆不會因他的學術光環而拘束,會提醒他打領帶,甚至開玩笑取笑他是否得「阿茲海默症」。而楊振寧也會細心照顧她,例如在她生病時餵吃麥片粥,或是在酒店怕開燈吵醒她而到洗手間裡看書。

●與翁帆忘年婚姻 楊振寧提出「生命延長論」

翁帆說,與諾貝爾獎得主生活在一起,她首先是將他當「一個人、一個丈夫」相處。她也像一般的廣東妻子一樣為他煲湯。楊振寧坦言,年紀大以後反應會慢一點,當他與翁帆走路時,很自然會拉著手。這不僅是親密,更是一個「更深的道理」,即牽著她的手,能增加他走路的「安全感」。翁帆也認為,婚姻雖然減少一些自由,但也換來了「晚上不用一個人吃飯」的好處。

楊振寧與翁帆的忘年婚姻,其哲學核心即是楊振寧提出的「生命延長論」,使這段關係具有了獨特的「相對論式」意義。楊認為,年齡差距不是阻礙,反而是帶來另種生命體驗的「異地探險」。且透過翁帆,他認識許多和她同年紀的年輕人,也幫助他對今日中國的各種現象有更多了解。

對於這段婚姻,楊振寧最深刻的感受是,以某種方式將自己的生命做延長,「一個人到了八十多歲,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個年紀很輕的人結婚,很深刻的感受是,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一種方式上做了延長。」

楊振寧解釋,如果沒有這段婚姻,他會覺得三、四十年後的事與他沒關係;但如今,透過翁帆的生命,三、四十年後的事與他有了密切的關係。他將翁帆視為「上帝恩賜最後的禮物,給我的老靈魂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

楊振寧坦然地與翁帆討論了未來。他贊成,翁帆在他不在了之後再結婚。這種複雜的情感與決定,被楊振寧用哲理的方式解釋,「我的話是有哲理的。人生非常複雜,沒有絕對的對與不對。我告訴她,贊成妳將來再結婚,是年紀大的楊振寧講的;年紀輕的楊振寧,希望妳不再結婚。」

當翁帆當下表示,她不會再婚時,楊振寧握住她的手說「人生的事非常複雜」,為妻子的未來保留空間和體貼。這段婚姻歷經十多年,楊振寧仍視翁帆為「初戀時那個聰明活潑、沒有心機的女孩」,並堅信他們談的是一則「成功的羅曼史」。

 




回響


Also in 特別問安

蕭邦鋼琴大賽:亞裔參賽者壟斷的音樂鬥琴盛會

October 21, 2025

本屆蕭邦鋼琴大賽另一個受到矚目的現象是亞裔參賽者的佔比相當驚人。第一輪84位參賽者中,亞裔參賽者的比例大約佔60%。晉級決賽的11位參賽者雖然來自7個國家,但除了來自喬治亞的David Khrikuli和波蘭本地鋼琴家Piotr Alexewicz之外,其他鋼琴家不是來自東亞國家,就是擁有亞裔血統。相較而言,其他三大鋼琴賽事雖然也都有為數不少的亞裔參賽者,比例上卻沒有蕭邦大賽如此懸殊。

繼續閱讀

新鮮出爐的麵包

October 18, 2025

繼續閱讀

我們的生日

October 13, 2025 3 Comment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