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簡介

1882年由 50 位音樂家共同創立的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是樂迷心中無可取代的世界第一的交響樂團, 其樂手卓越的演奏素質及 團員掌握的高度默契,造就了該樂團舉世無雙的黃金樂聲.

在柏林愛樂 120 年的歷史中,專任指揮並不多,分別是第一任華格納友人及情敵的漢斯‧ 馮‧畢羅 Hans von Bülow、第二任是有著指揮之神之稱的亞瑟‧尼基許 Arthur Nikisch、第三任的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第四任為指揮界的帝王卡拉揚, 第五任的為克勞帝歐‧阿巴多(Claudio Abbado, Furtwangler 福特萬格勒在1922至1945年間,以及1952至1954年間出任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並將這一名團帶至頂峰, 他因為希特勒指揮生日音樂會幾在戰後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但他並不是個納粹,也沒有證據證明他贊同納粹的行為, 與維也納愛樂、紐約愛樂等等世界一流樂團比起來,1882年成立的柏林愛樂可說相當年輕,不過在五代傑出歷屆指揮積極追趕下,柏林愛樂卻超越了世界上各知名樂團, 成為樂評界經常認定的龍頭老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卡拉揚1955年接下指揮後,以驚人的技術發展為基礎,在不同的曲目分別進行了明朗開放的音響和洗鍊、明快、流暢清麗的表現,將柏林愛樂硬是從其他歐洲知名樂團中脫穎而出,奠立其「王者之聲」的美名。

2002年九月賽門.拉圖爵士 Sir Simon Rattle 接任, 他出生於英國利物浦,十九歲即奪得約翰‧普列爾國際指揮大賽首獎並開始在英國各地方樂團擔任指揮,拉圖以罕見的天賦、朝氣與活力活躍於樂界,在他的帶領之下,樂團開始著手一系列的改革, 在蘇聯出生及受教育的基里爾‧佩特連科 Kirill Petrenko 自 2019/20 樂季起擔任首席指揮與藝術總監.

葡萄園設計的柏林愛樂廳是由一處溜冰場改建而成的, 為了輝映樂團標誌的黃色, 外牆以黃金色鋁片包覆, 夜晚時愛樂廳看起來就像是用黃金砌成的宮殿,成為柏林夜晚最耀眼的建築,其金色的外牆也象徵著柏林愛樂在樂壇不可動搖的地位。

柏林愛樂更發展了獨步全球的數位音樂廳,每一場演出透過精緻的錄音處理,現場轉播到網路上,讓全球的樂迷可以同步欣賞, 數位音樂廳的發展與台灣有深切的關聯, 2005年柏林愛樂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除了在音樂廳兩千多位觀眾之外,竟有著三萬名觀眾聚集在音樂廰廣場在寒冬微雨中欣賞戶外轉播.柏林樂團被台灣的觀眾熱情所感動, 萌發建置獨步全球的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的構想, 2009 年開播, 今年堂堂進入第十六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