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留到那裏去了?

May 27, 2020 2 Comments

龔明祺 提供

550萬華人在美現狀:7個諾貝爾獎得主、300個院士,320個八大常春藤高校終身正教授.

早在150年前就有華人移居美國的歷史,從過去的勞工、公派留學生,到現在的投資者、高科技人才或者是看中養老福利過去養老的人。從古至今,移民美國的原因總是五花八門的。那麼已經移民到美國的華人現狀是什麼樣的呢?

截止到2019年,在美華人大約550萬,54%成年華人有大學文憑,51%華人從事專業技術、管理等工作。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文理院四院華人院士共約300餘人,美國八大常春藤高校華人教授超過320餘人。國內的985個高校畢業校友20多萬在美國高科技企業或高校機構工作,在美高層次科技人才分佈前三名分別是舊金山灣區、紐約地區和波士頓地區。

移民美國的華人中有27%擁有碩士學位,其他國家的移民者只有13%,而美國人也只有12%, 華人移民已逐漸拉開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美國華人廣義指具有華人血統(包括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華人)的美國籍公民、永久居民或其他住民, 40年來,大陸到美國學習,工作和居住的人數增長迅速,從2000年的287萬,到2010年的401萬,到2019年的預估的550萬。

美國華人人數總數(2018和2019是預估)

持學生簽證來自大的華人大約37萬,大陸也有不少人通過其他渠道來到美國, 根據2019 Open Doors 報導,台灣、香港和澳門分別有23,469,6,917 和 558 名留學生。

根據2015年的數據,美國華人人口中本土出生的(ABC)占37%,大約 63% 的華人出生在美國本土以外。在出生於美國本土的華人中,53.8%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兩個州,這兩個州是華人最集中的地方。出生於美國境外的華人(移民)中, 其中 59.9%來自大陸,15.9%來自台灣, 9.4% 來自香港,15.3%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

“1.5代”移民現象是那些出生於美國之外,在10-16歲期間移民美國的人群。“1.5代”人物包括李開復(原微軟和谷歌高管,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飛飛(AI專家,史丹佛教授),童士豪(知名投資人)、楊致遠(雅虎的創始人和阿里巴巴的投資人),蔡崇信 (來自台灣, 阿里巴巴的二號功臣) 。


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  30%是職業移民 (一般留學生的渠道),37%是直系親屬移民,20%是非直系親屬移民,13%是難民或政治庇護背景。華人移民受教育的程度呈現高低兩極分化狀態。一方面,25歲以上的華人持大學文憑比率為54%,遠高於美國30%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華人移民中高中以下學歷者占36%,高於全部亞洲移民的29%。

從事餐飲、日用百貨等服務業。美國華人最鍾情的職業是綜合管理、專業技術及相關行業,占從業人口的51%,雖低於美籍印度裔的62%,但高於美國平均水平的38%。其次是商業營銷人員和辦公室工作人員,占從業人口的22%。次之是服務行業,占從業人口的18%。

華人諾貝爾獎(現居美國)

1.李政道(93歲)

2.丁肇中(83歲)

3.崔琦 (80歲)

4.朱棣文(71歲)

5. 李遠哲 (83 歲)

註:楊振寧教授已定居國內;錢永健教授於2016年8月逝世,高錕教授於2018年9月逝世;

美國國家科學院與工程院華人院士

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80餘人,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李政道、朱棣文、丘成桐等; 美國工程院華人院士約140人,譬如崔琦、胡正明、戴巨集傑等。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文理院四院華人院士約300餘人。過去幾年來,每年新增選的華人院士大約6~15名。

在美名校華人教授人數

名校是培養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美國的七大名校,每個學校都有數十位華人教授,以下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學科(理工,醫學,經濟商務等)領域中,華人教授人數分佈。

近些年,不少美國華人著名教授回大陸發展,譬如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博士、北京大學饒毅教授等。當然,其中也有海歸後又迴流美國的華人教授,譬如回清華任教後又回歸到普林斯頓大學的美女教授顏寧(2019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台灣留美學生回國的比率又比大陸高.

總的來講,華人教授招收的華人學生比例相對高一些。這些教授,雖然在海外,還是為培養華人人才貢獻巨大。史丹佛大學教授,化工系主任鮑哲南院士的團隊,亞裔面孔估計2/3。




2 Responses

Paul C Hsieh
Paul C Hsieh

August 30, 2020

Ellen:

我沒有詳讀就放上網, 看到你的 comment, 就再讀一次, 同時把有政治意涵的用詞做了修改, 文章裹略去李遠哲是有偏失, 我已自行加上, 李教授和我住在同一小城, 大概只有春節過年換新鈔的時侯, 在銀行會不碰到乙次; 梨群所居以分享音樂為主, 以後會注意減少刊登牽涉政治立場的文章.

Ellen H Chang
Ellen H Chang

August 30, 2020

本篇報導,既有「15.9%來自中國台灣」文句,那麼定居台灣的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算為 ‘華人’ 嗎?

你們的政治取向‘意識形態’這麼強烈(很有共產黨、民進黨的奇怪作風),實在不宜藉這個"梨群所居"作「內宣、外宣」而影響(誤導)大眾。

比如像「中國台灣 (台灣從未被共產中國‘統治’過!)」、「台灣國(中華民國從未改名號獨立!)」,這種(根本從未變成事實的)「未來/虛擬」式的可笑「紅、綠」自欺(自爽)名詞,會讓廣大「不左、不右、不紅、不綠」的華人,看了覺得非常反感、不適 (不屑)。

(附註: 個人出生於中國,成長於台灣,僑居美國50年;100℅ 反對台獨,對於當今‘共產黨’愚民統治方式,更不敢恭維!)

回響


Also in 2020 Other Articles 好文共賞

飛越紐約的老虎

December 25, 2020

畫家的名字叫 Thornton Dai (1928 - 2016), 是黑人, 他想表達在他在美國南方長大的"經驗", 黑人在這個國家的掙扎用很多方式呐喊, 有聲無聲都有, Rosa Park 拒絕坐到巴士後面就是一種無聲的抗議, 這幅畫我看不懂, 但是我喜歡那種"無聲的存在, 我存在, 因此我呐喊"!

繼續閱讀

劉曉波拚了性命

December 18, 2020

當村長簽了名之後,劉曉波把所有行李裝上馬車,準備動身離開村莊, 離開之前, 他卻跳下馬車,來到村長家門前, 劉曉波拿起一把斧頭, 走進村長家裡,把斧頭擺在村長面前說:

「你現在有三條路可以選。第一,用這把斧頭砍死我;第二,被我用這把斧頭砍死;第三,把我的手錶還給我。」

繼續閱讀

慰解疫情煩愁的秘方 - 音樂

December 11, 2020

紐約大學做了一個調查, 問卷列出 43 個禁足在家最有效的解壓方法, 這些方法包括吸大麻, 性愛, 嗑藥, 嗎啡, 喝酒, 等等刺激身體的手段, 也包括讀書, 禱告, 唱歌, 打坐, 聆聽音樂等等精神面的從事, 問卷收回之後, 統計出來音樂是最有效的解憂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