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6, 2025
每次聽到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的第一樂章的開場片段, 我都有”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難得幾回聞”的愉悅感, 有一次聽到這首曲子, 我忽然想到英文有一個字 Idyll - I D Y L L 不知道是不是能夠用來形容貝多芬的這個作品, Idyll唸成 Idol - I D O L 的發音, 我查了一下劍橋字典, 它如此定義 Idyll 這個字: 非常愉悅, 平和, 但不能持久的景象, 這個字強調不能持久, 有一種稍縱即逝的暗喻,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提醒我們天地之大, 田園風光隨處可見, 這種天大地大的景色不會稍緃即逝, 所以 Idyll 的形容詞不應該用在田園交響曲這個作品.
倒是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的學生 Leo Janacek 希納切克作了一首 Idyll for Strings, 名字的意思是如畫的弦樂, 我想了想, 給它取中文名: 詩畫絲竹, 絲竹是中文形容音樂的一個詞, 傳統上江南地區以絲代表弦樂如二胡, 以竹代表吹奏樂如笛子; 詩畫絲竹這四個字就是說如詩如畫的音樂, 優美的旋律如詩如畫稍縱即逝, 卻令人回味無窮, Janacek 以 Idyll 為名顯然也在強調稍縱即逝的作品屬性, 希望造成一種餘音繚繞或繞樑三日的的效果.
與您分享這首 Idyll for Strings 詩畫絲竹.
April 26, 2025
剎那間的安靜把我狂野的情緒安撫停頓了下來, 收起雨傘, 當成拐杖, 一面走一面用杖敲地, 好像在打節拍, 我忽然間發現我自己開始哼起貝多芬的皇帝的第二樂章, Adagio 的步調好像是為了此時此刻而寫,
April 19, 2025
我和安在 2012 年完成每年必參加的維京川遊後, 碰到受難節, 下了船就去箂比錫玩, 我們很幸運地買到 St. Thomas Church 的馬太受難曲演唱會的票, 在受難節在巴哈當年服務的教堂聽馬太受難曲是人生難得的經驗, 這首曲子將近三個鐘頭長, 我特別找到全本中文的歌詞, 印出來打洞做成一個講義夾, 安和我各一份, 有空就讀, 也帶去演唱會, 這是去過的朋友的經驗傳承, 一邊聽一邊翻, 才知道在唱些什麼.
April 12, 2025
簡文彬指揮演出的這場音樂會, 已經有 SO 的”模樣”, 尤其管樂和打擊樂絲毫沒有”怯場”的痴躇, 鋪陳了樂曲的基座, 好像蓋房子, 地基打好, 再往上蓋就能紮實表現, 雖然力道的拿揑仍然有”匆促”感, 但仍不失篤定... 我不是樂評家, 但ESO 的表現能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絕無冷場的形容很適切, 我以望春風的心情出席, 卻獲頒滿漢全席的演出,